植物肉正以驚人的速度成長為一個千億級別的市場
發(fā)布時間:2019-07-23 查看次數:2158
毫無疑問,植物肉是2019年最值得關注的品類之一。
從數據上來看,植物肉正以驚人的速度成長為一個千億級別的市場。據Financial Times報道,投資銀行巴克萊銀行最近的一份報告顯示,十年內全球肉類替代品的市場規(guī)??赡苓_到1400億美元,占世界肉類產業(yè)1.4萬億美元市場份額的10%。
而在這1400億美元的肉類替代品市場中,中國玩家能分到幾杯羹?
無論是歐美的植物肉品牌還是中國的本土植物肉品牌,要想在植物肉市場上站穩(wěn)腳跟,還需要打通口味、價格兩大關卡。
正如同巴克萊銀行的分析人士在報告中寫道:“我們相信味道和價格最終將決定肉類替代品能否得到廣泛接受。”
1、 自評60分的“珍肉”能否創(chuàng)造100分的奇跡?
沒有肉類的口感、味道不佳、只能生產碎肉、價格過高,這是目前植物肉產品的通病。盡管在改善口感、味道等方面下了很多功夫,但在呂中茗心中,“珍肉”的首款植物肉產品只有60分。
為什么自評的分數剛剛達到及格線?原因有二:一個是“珍肉”的研發(fā)團隊對產品有極高的要求;還有一個就是包括“珍肉”在內的植物肉產品的確存在很大的進步空間。
目前,“珍肉”的形態(tài)同樣是碎肉,受技術限制還不能生產出完整的塊狀肉,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“珍肉”的適用范圍。不過,呂中茗對此持樂觀態(tài)度:“中國人口基數大,任何涉及到食品的品類規(guī)模都不會小”,即便是碎肉也已經能夠在很多食品中發(fā)揮作用。
在當前的技術無法突破形態(tài)的限制時,“珍肉”選擇在口味、營養(yǎng)上做最大的改良。未來,“珍肉”會根據首款植物肉的市場反饋不斷改進產品配方,“我們會做出更符合中國人口味的肉餡?!?/span>
2、 植物肉何時才能突破中國消費者的心理防線?
作為中國大陸首個植物肉品牌,“珍肉”自然收獲了極大的關注,但是流量能否轉化為最終的消費量,還要看有多少中國消費者愿意為植物肉買單。
艾媒咨詢發(fā)布的一項研究報告顯示[5],在被調研的1586名中國消費者中,有36%的受訪者表示對人造肉并不了解,29%的受訪者表示對人造肉非常了解或比較了解,由此可見人造肉這一新品類在中國消費者眼中還比較模糊。
此外,調研中非常愿意、比較愿意嘗試人造肉產品的受訪者占到29.7%,但是非常不愿意、不愿意嘗試的受訪者比例高達51.3%。在不愿意嘗試人造肉的消費者中,近一半是出于心理因素的影響,擔心技術不成熟、口感不佳是另外兩個降低消費者嘗試意愿的重要因素。
植物基人造肉要真正走進中國市場,克服消費者的心理因素影響是最為重要的工作。這就需要早期的植物肉品牌在品類教育上投入大量的金錢和精力。
2019年中國消費者對人造肉嘗試及推薦他人嘗試意愿分享圖
3、 規(guī)范和人才,當前中國植物肉產業(yè)的兩大掣肘
沒有明確的定義、明確的行業(yè)規(guī)范使得當前的植物肉產品處在一個十分尷尬的位置:既不被主流市場承認為肉制品,也與傳統(tǒng)的豆制品相差甚遠。作為肉類替代品的植物肉急需在市場中找到一個合適的位置,也急需占領消費者的心智。
在談及中國植物肉市場時,呂中茗認為當下很有必要出臺相應的行業(yè)準則,以此建立一定的行業(yè)門檻,淘汰部分不規(guī)范的植物肉企業(yè)。行業(yè)準則明確之后也能夠幫助中國植物肉市場迅速發(fā)展,少走彎路。
相關技術人才短缺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中國植物肉企業(yè)的發(fā)展,呂中茗希望未來會有更多志同道合的技術人才加入到“珍肉”的研發(fā)團隊中,共同開啟中國的植物肉時代。
本文轉自[食品商務網],原文:https://news.21food.cn/12/2854221.html